中建五局安徽公司刘明:“矮个子”的超高层梦
中建五局安徽公司刘明:“矮个子”的超高层梦
(建设中的滨湖时代广场工程。)
  
  红网通讯员 王贤婷 安徽报道
  
  清晨6点半,走出项目宿舍,抬头,仰望那栋矗立在高空中的C1楼;深夜,关上项目办公室门的那一瞬,忍不住再望向夜空中的那座高楼……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建五局安徽公司滨湖·时代广场项目刘明的一种习惯。一年半以来,这栋楼一点点“长高”。而作为C1楼负责人的刘明则见证了此楼从地下十几米到现如今耸入云霄。
  
  楼在长高,他自己也在成长。从施工员、技术员、栋号长到工程部经理,再到项目副总工程师,刘明经历了多个岗位的历练。从当初的毛头小伙儿,到如今独当一面,作为这个项目的副总工程师,刘明心中的人生也早已与这栋楼融为一体。
  
  梦想在指引,年轻小伙踏浪而来
  
  2011年7月,在美丽的海南岛接受了四年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培养后,这个土生土长的内陆小伙子刘明放弃了海岛上一家优秀建筑单位的offer,而是选择了内地的中建五局,并被分到了河南公司美盛中心项目部,成为了这个100多米高项目的施工员。
  
  工地之于刘明,其实一点也不陌生。“我的父亲起初是包工程的,小时候,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呆在工地上,虽然工地上的环境很艰苦,但是看到一栋栋大楼平地而起,感觉应该会很有成就感”,正是由于这种情结让刘明追随父亲的脚步,投身到了建筑行业。由于先前的成长环境,刘明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很快,他便成为了该项目部的一名栋号长。
  
  此时,在安徽省巢湖之畔的滨湖新区,五局安徽公司承接了滨湖·时代广场项目,这是一个有着238米之高的超高层建筑。这在当时的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都是在建的最高楼。当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刘明内心按耐不住了,他毅然放弃了眼前大好的“前程”,来到了滨湖时代广场,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栋号长。“我就是想去看看超高层建筑是怎么建的,能够站在自己建的超高层楼顶上眺望这座城市,你会发现风景会是相当的特别”,回首当初的选择,刘明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他笃定,“既然认定了目标,便会不顾一切的向着这个方向奋勇前进”。
  
  238米之高的滨湖·时代广场项目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和刘明一样的一群年轻人踏浪而来。他们虽来自四面八方,却都汇聚于此。
  
  超越自己,为超高层梦想而奋斗
  
  对于这些怀揣超高层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时代广场就是一个大舞台。为了要表演好这场舞蹈,每个筑梦者都用心用情投入到练舞中来。刘明也不例外。一天下来,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他全都用来工作,“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能做事,会做事”,这是项目负责人邓征池对他的评价。
  
  2014年8月,时代广场项目会议室里,十几名刚入职的新员工们坐在会议室里听课,这是时任项目工程部经理的刘明在为轮训新员工们讲授《超高层施工工艺》。诺大的会议室,他沙哑的嗓音不但没有影响到听者们的兴趣,反而更能吸引大家对他的好奇与关注。熟悉刘明的人都知道,他每天总是拖着一副沙哑的嗓子说话。刚认识他的人也许会纳闷:这么年轻的小伙子,为什么嗓子沙哑成这样?“在项目上经常与业主、监理据理力争,对劳务不知疲倦的指导,说话说的太多,嗓子就哑了,但是由于每天都得跟做沟通、搞协调,他的嗓子就一直没好过”,同事刘金坷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他工作时特别卖力,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工地现场,有的时候还通宵做事情”,在项目生产经理张安明眼中,刘明是个踏实勤快刻苦的小伙子,“交待给他做的事情,他总是能够不打折扣的及时完成,让我们很放心”。而在2013届员工李治龙看来,刘明也为他们这一届的新员工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当时天气很热,而且都已经是晚上6点半了,他还在现场加班,手里捧着盒饭,扒两口饭,就给现场的工人指导工作,当时我们刚进入工地,还没有进入状态,从学校出来后还要加班,很不适应,但是看到他那么拼后,我的内心触动很大”,李治龙说道。
  
  事实上,在大家眼中,刘明就是一个“多面能手”,处在项目工程部经理的位置上,他还同时担任着项目C1楼栋号长在职责。而自去年11月份被提拔为项目副总工程师之后,刘明的精力又花很大一部分投入到超高层施工技术方面。优化施工工序、管理工序,协调各劳务班组作业、对接业主与监理、协助项目总工解决超高层施工技术问题等等,这一切,刘明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勇攀高峰,梦想照进现实
  
  在这群筑梦者们看来,时代广场就是自己心中的珠穆朗玛峰。是一座高峰,注定攀登起来不易。但,是高峰,也注定了峰顶的景色与众不同。在攀登高峰的时候,筑梦者也遭遇了各种困难。但困难,也是挑战。渐渐地,他们也形成了一种“超高层精神”。
  
  何谓“超高层精神”,意为“攻坚克难,超越梦想”。攻坚克难,意在攻克超高层项目施工技术难点、组织协调难点,完美履约,打造业主满意、社会满意的精品工程;超越梦想,意在培养超高层技术管理团队,为承接更高层次的工程锤炼队伍,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的超高层梦想。
  
  作为项目工程部经理,刘明要负责整个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统筹协调,而项目狭小的场地就是制约生产的第一道难题。由于整个项目部除去生活区和施工场地,项目部只有西侧一条8米宽道路,模板、木方、钢结构钢材的堆积成为制约项目生产的一大棘手问题。项目部只能采取“时间换空间”的作业方式,解决材料堆放问题。但是,场地的狭小也制约了项目塔吊物资的运输,项目部仅容得下两个塔吊,C2楼的所需物资还得通过C1楼的塔吊中转至C2楼的卸料平台,之后再通过C2楼塔才能运送至作业层。
  
  如何确保各班组作业不受影响?塔吊运输时间的分配至关重要。刘明根据目前的施工情况粗略估算了下两台塔吊的工作量,钢结构每层得吊235次,土建材料得吊70次,而塔吊每次起吊一次得20分钟。要完成一层楼全部物资的吊装任务必须要6100分钟,也就是101小时左右。时代广场项目计划每5.5天一层。因此,塔吊运输时间合理的分配是项目紧抓工期的重点。为此,刘明想出了塔吊使用时间段管理制度。考虑到土建工人一早上班材料就得备齐,而钢结构等其他材料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空隙来吊装,刘明详细列出了塔吊的作业时间段:早上6-8点、12点-下1点半,下午6点-晚上8点为土建吊装时间;上午8-12点、下午1点半-6点、晚上8点至次日6点为钢结构吊装时间。各班组在使用塔吊前必须在前一晚领取塔吊申请单。此外,为保证塔吊作业的安全,刘明要求每台塔吊必须配备3名司机,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人休机器不休”,如此一来,塔吊的使用有条不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项目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管理过程中,刘明也充分注重团队的培养。“以前我总觉得只要专业技术能力强硬了,在任何地方都会畅通无阻,但是后来我觉得只有一个团队强大了才能走得更远”,刘明介绍道。作为部门负责人,刘明一方面很注重自身责任担当,一方面也加强对部门成员的培养,帮助他们提升管理意识和水平。当部门的新员工因为劳务工人不服自己的管理时,刘明将自己一贯坚持的理念与大家进行了分享:管理劳务的时候,要做到两个“服”字,第一个“服”首先是把服务做到位,对于他们存在的困难要及时予以指导;第二个“服”则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位,让人打心底里“服”。做到了这两个“服”的话,工作自然就好开展了。这些理念也让心存困惑的新员工们茅塞顿开。
  
  由于工作表现优秀,刘明于2015年1月被公司提拔担任项目副总工程师。在担任副总工程师的这2个多月期间,他配合项目总工完成了“北斗”卫星技术在安徽省的科研立项以及“全国绿色示范工程”立项,并参与编制了两项QC成果,一是如何提高超高层核心筒施工进度(国家级),二是如何提高超高层临边成型质量(安徽省);此外,还积极参与超高层PPT技术总结的编制……
  
  如今,超高层建筑时代广场的C2楼已经封顶,另一栋238之高的C1楼已经建至32层,成为在滨湖新区的一座璀璨明珠。站在这栋高楼上,筑梦者刘明时常忍不住用手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下俯瞰滨湖大地的景象,满满的都是自豪。虽然身高不到1米7,但站在这栋承载着自己汗水与梦想的高楼上,他依然可以看得到更远、更美丽的风景!
  
  “只要心还愿攀登,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谈及未来,刘明目光坚定,“将会沿着超高层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追求高度无极限……”
  
  (原标题:中建五局安徽公司刘明:“矮个子”的超高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