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震后之痛—绝大多数建筑用的是劣质钢材
  4月25日下午2点11分,尼泊尔发生7.8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是8.1级),截至本文26日凌晨2:30左右推送时,至少造成超过1100人遇难;地震还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大批游客和登山者被困,准确伤亡暂无法统计。另据报道,此次地震波及中国西藏,至少13人遇难4人失踪(另有4位同胞在尼境内遇难)。这是1934年尼泊尔比哈尔8.2级地震以来最强地震,那次大地震造成上万人遇难。
  
  这篇文章,是数位尼泊尔人在昨天这场强震发生前,讲述和经历的一些故事。
  
  ◆卖地震救生包的老板
  
  “我觉得这些玩意儿没必要”
  
  比什努·施雷斯塔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开了一间商店,兼营地震救生包。绝大多数购买救生包的客户都是老外,他坦诚“这些救生玩意儿不见得有多大意义”。
  
  那些援助尼泊尔的外国人、驻尼泊尔的外交官,会到施雷斯塔店里买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床单和陶器。偶尔,他们会花48美元顺手买一个地震救生小铁皮箱,里面装有一把铁橇、塑料薄膜、瓶装水和药物。
  
  施雷斯塔说,救生铁皮箱销量不佳,“在加德满都,我觉得没必要准备这玩意,没有理由搞这些东西。”
  
  尼泊尔遭遇伤亡巨大、也是有史记载最大的地震,还是在1934年1月15日下午2点13分,那次是8.2级,震中位于尼泊尔北部的比哈尔,造成比哈尔地区7253人遇难,在尼全国共造成超过1.08万人死亡。
  
  地质学家预测,加德满都大约70年会遭遇一次1934年那种强度的地震。尼泊尔国家地震科技学会的负责人阿莫德·迪西特博士2005年说:“如果今天尼泊尔再遭遇1934年那种级别地震,40000人会死亡,10万人受伤需送医院救治。”
  
  ◆尼泊尔建筑问题专家
  
  “绝大多数房子无法抗震”
  
  2013年春天,尼泊尔建筑界开了一次交流会,得出一个结论:在首都加德满都市区、巴丹市(Lalitpur)、巴克塔普尔地区(Bhaktapur)的绝大多数建筑,抗震能力极其脆弱。
  
  专家说:“这些地方的绝大多数房子和建筑,都未能严格遵守施工管理规定、采用合格建筑材料。”
  
  迪西特博士2005年曾估算,加德满都93%的房子未达到建筑安全标准。尽管2002年尼泊尔就出台了新的建筑安全标准,但没有什么强制力。
  
  加德满都建设部的高级工程师乌塔尔·库马尔·雷格米博士2013年说:“(加德满都)住房建设根本没按照基本的建筑安全标准进行,这让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都处于风险中。”
  
  要命的是,像加德满都这种城市,经济仍在飞速发展,人口仍在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加德满都的人口约145万,尼全国人口约2870万。
  
  这意味着,如果强震袭击尼泊尔,尤其是袭击人口密集地区,伤亡数据可能非常、非常大。
  
  ◆尼泊尔建筑材料生产商
  
  “建筑用的是低级劣质钢材
  
  雷格米博士指责说,尼泊尔建筑质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建筑材料质量不达标。他说,尼泊尔建筑所用的材料,从水泥到钢材,都是低质量,“连最基本的标准都没达到”。
  
  负责钢材贸易的加德满都钢铁公司的负责人阿南达当时回应并承认,尼泊尔绝大多数厂商制造的钢材都是低级、劣质的,这些劣质钢材非常容易生锈。他还说:“用这些劣质钢材的后果可能很恐怖(could be terrible)。”
  
  尼泊尔国家地震科技学会的专家相信:根本无需高烈度的地震,一场小震就可以把尼泊尔很多房子震塌。
  
  尼泊尔的建筑专家2013年公开建议:老百姓造房子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最高级别、最好质量的建筑材料,还要严格遵守相关建筑标准,并在建筑时采用抗震技术,这样才能让房子“安全一点”。
  
  尼泊尔民众难道听不进建议,愿意提心吊胆住在安全堪忧的建筑里?
  
  ◆尼泊尔普通民众
  
  “花3%抗震成本建房被当作笑话”
  
  首都加德满都无疑是抗震能力脆弱地区,一方面是它位于加德满都谷地,坐落在一个河床地带,地震时会产生高强度震动,1934年8.2级地震时就像“海上巨浪打来晃个不停”;另一方面是它通往外界只有两条山路,平时雨季遇到泥石流就可能中断与外界联系。至于国际机场,尼泊尔也只有一个,一次地震就可能让它彻底停摆,整个国家或因此陷入瘫痪、与世隔绝。
  
  地质学家曾测定,尼泊尔西部博卡拉市(加德满都以西约200公里)到印度德拉敦地区这一带,是“地震空白区”。专家设想,在这个安全区建更多建筑,吸引更多人口,以防地震灾害。
  
  不过,加德满都居民经常视这个计划为笑话。
  
  加德满都一位居民说,当她家建造抗震房屋时,遭到很多人嘲笑,认为这是脱裤子放屁、钱多了没处花。
  
  尼泊尔国家地震科技学会的负责人迪西特博士,也有过类似被嘲笑的经历。建造房子时多花3%的成本就能抗震,“开始没人理会,至少有一半人认为我们太搞笑了。不过,一旦他们愿意听你讲的时候,他们就想知道更多抗震知识。”
  
  《经济学人》4月25日一篇最新分析指出:尼泊尔此前遭遇了“长期政治障碍”——即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8年前后,尼泊尔共产党(毛派)等带来的政局不稳(2008年5月28日,尼泊尔制宪议会以560票对4票的压倒性优势通过决议,正式废除君主制,成为尼泊尔联邦共和国),它也没有保护大规模人口免于地震灾害的持续性努力,也没有针对人们防震的相关教育。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尼泊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13年GDP为193亿美元(约合1195亿元人民币,世界银行数据),这个数字仅是杭州同年GDP的大约1/8;按照世界银行贫困线标准“日均消费不足1.25美元”,尼泊尔2870万人口中,有25.2%、约723万人是贫困人口。
  
  这是一场巨灾,救援必须跟时间赛跑。愿中国、印度等尼泊尔的近邻国家,能够抛下过往那些成见和芥蒂,达成救援共识,齐心协力更及时、更有力地营救每一个生命。
  
  为遭受这场巨灾的人们祈祷,为在地震和雪崩中受困的人们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