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425”抗震救灾行动中
  每当地震来袭,房屋的质量安全问题总是牵动人心。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后又连续发生多次余震,波及我国西藏(楼盘)19个县区,造成较为严重的房屋损失。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包括住建部在内的8个部门组成的国务院救灾工作组在地震发生的次日便出发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三级响应并展开积极部署,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抽调中国建筑(601668,股吧)标准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隔震领域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小组赶赴西藏,配合建设厅开展震后房屋建筑安全应急评估工作,并为当地应急队伍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
  
  科学指导少不了
  
  对于专家小组来说,这是一次既普通又特殊的任务。尽管大多数成员有着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但是此次西藏地震灾区均处边境一线,高寒缺氧、地质结构复杂的地理环境还是给救灾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发烧、腹泻、头痛、呼吸困难……到达灾区不久,成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不仅如此,由于西藏地广人稀,居住点分散并且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导致工作大大效率降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曾德民告诉记者,受灾严重的日喀则地区路况复杂、气候多变、灾害频发,路途危险相较以往增加了许多。
  
  尽管面临着各种前所未有的情况,但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专家小组最终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专家小组在灾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工作,针对受灾严重地区的重点建筑进行了一一排查,包括边防指挥部、宾馆、学校、医院、卫生院等。
  
  “我们会和当地住建系统的专家共同对建筑的受灾情况做出一些判断和评估,并提出科学的处理模式,而不仅仅是从表象来做一些片面的判断。同时也会将地方的建议、想法和措施反馈给部里,为以后的震后重建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指导以及更多的帮助。”曾德民举例到,一些营业场所往往希望在震后尽快恢复营业,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说,必须要通过有资质的专门机构对其进行详尽、准确的科学鉴定后才能得出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
  
  农房抗震尚存难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近些年地震频发的中国来说,村镇自建房的抗震问题一直是个难点,而这点在此次的“4·25”地震中也非常突出。
  
  “技术支持度低、经济困难、抗震措施缺乏,这些村镇自建房的‘通病’在西藏体现得更为明显。”曾德民对此深有感触,此次救灾行动中他们曾翻越4000米的高山前往萨勒乡调查建筑的受灾情况,沿途环境非常恶劣。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要想获得理想的建筑材料非常难,成本也很高。
  
  实际上,在我国地震多发的甘肃、云南、四川(楼盘)等地域,“灾贫”也往往交织而生,农村建房普遍存在“两难”。
  
  “一方面是自主防灾意识不足,另一方面是经济能力无法负担。”曾德民表示,加上目前村镇自建房很大一部分并不在我国的监管体系内,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往往成为地震的“重灾区”。
  
  尽管经济等客观因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住建系统一直在努力开展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后,有关部门积极在村镇宣传和推广优化的建筑结构图纸、户型图纸和抗震措施,编制新的抗震标准,从国家层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指导意见,包括对现有建筑的改造和相应的操作规则。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专家队伍,做好整个抗震技术的推广和应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