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或推迟发布 产业转移存分歧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编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着眼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做出部署和安排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现在我还要告诉大家,这项工作正在走向深入。”
  
  昨日,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作出上述表示。
  
  他介绍,规划将提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和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环保、土地等具体保障措施。
  
  “前不久我们组织各个部门按照综合和专题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已经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目前我们的起草班子根据中央的要求,集中各个方面智慧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和文件的起草工作。”范恒山说。
  
  据范恒山称,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着眼于疏解非首都的核心功能,推进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与转移对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对接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升资源能源保障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对这些重要的方面做出部署和安排。
  
  规划或推迟发布
  
  尽管“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高度一再被提升,但总体规划的出台仍未有时间表。
  
  一个多月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规划将根据编制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出台。
  
  此后,有媒体报道称规划将在6月出台。一位高层智库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原本有6月发布的打算,但某些政策存在一些争议,规划目前的状态是“制定中”。
  
  昨日,国家发改委下属科研机构一名长期从事区域研究的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从目前来看,三地的分歧和博弈集中在产业承接和转移上——北京的“大城市病“已经非常突出,想借助一体化“减负”,实现转型升级;天津想抓住机遇重新崛起;河北则希望借助京津的优势来实现发展。
  
  这名专家介绍,北京和天津都提出要着重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节能环保等。河北也提出,要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经济快速增长。这在产业的承接转移方面出现了分歧,从而导致规划制定的一些阻力。
  
  推重大改革措施
  
  范恒山昨日称,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聚,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比较突出;京津冀三地的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区域内发展落差比较大;另外,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还有资源环境的约束明显,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
  
  前述研究人士称,无论规划何时出台,将推出重大改革措施是无疑的。
  
  尽管规划还在“制定”中,范恒山还是透露了制定规划的重要原则:首先是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区域内存在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在区域功能优化方面,范恒山提出“要重新审视并明确京津冀各自功能定位,以优化首都功能为重点,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其次,强调突出协同发展。提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与协作,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保障、市场体系构建等为重点,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急到缓,有序推进一体化发展。此外,提出要着力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