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浦大桥:英达再展桥面施工非凡“医术”
  近日,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圆满完成了对上海闵浦大桥桥面的就地热再生养护施工。“公路医生”在国际性大都市上海首次亮相,便用非凡的“医术”赢得了业界瞩目。
  
  桥面施工安全性是大考
  
  闵浦大桥,上海黄浦江上第一次出现的双层斜拉桥,在中国桥梁史上,拥有多项世界纪录。它连接了上海虹桥和浦东两个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也是世博会关键的市政配套工程。
  
  英达施工的路段位于S32上海段闵浦大桥桥面,路面经过近4年的使用,局部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主要表现为车辙,平均深度在1.5至2.5厘米,局部拥包高低落差达4厘米。
  
  经过调查和病害分析,“公路医生”开出诊疗单——复拌就地热再生工艺。该工艺所需主要设备为被交通运输部鉴定为“国际领先”的英达就地热再生复拌机组。
  
  在闵浦大桥热再生养护施工中,这套机组率先遇到了“安全性”的考验。一直以来,传统工艺进行桥面养护,通常会用铣刨机将桥面铣刨,然而铣刨机强大的振动频率易引起桥梁共振,对桥体的安全性构成极大威胁,而英达机组在施工中,不用大规模铣刨路面,只是将路面加热后用疏松耙耙松路面,杜绝了共振的隐患;另一个安全威胁,来自大型机组设备自重对桥梁荷载的影响,英达公司在施工前,反复评估桥梁载重,包括静态和动态;再加上英达机组采用模块化组合,单台设备不超重,对于限重40吨的闵浦大桥来说,桥梁结构完全不受影响。
  
  在施工现场,笔者亲身感受到,当重型货车快速驶过时,带动桥梁都发生“颤抖”,根据目测,重型车普遍在60-80吨之间,有的大型集装箱甚至可能达到100吨。相比较重型车通过的瞬间,英达机组在施工时,低噪音、无桥梁振动,仿佛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英达机组凭借优异的性能,顺利通过安全性大考。
  
  “公路医生”再添精彩施工案例
  
  由于SMA材料的高粘性与耐高温性,SMA路面的热再生施工一向被认定为世界性的养护难题;而在高架桥面实行SMA热再生,更是难度叠加。
  
  闵浦大桥桥面是SMA沥青混合料,再生难度大。英达机组采用模块化设备组合,加装保温措施,优化施工组织,确保摊铺温度达到140摄氏度以上。各项措施保证成功实现SMA桥面的热再生。
  
  桥面施工,交通问题是最大的挑战。闵浦大桥连接上海两个国际性机场,附近有2个港口,流量非常大。
  
  在现场,笔者看到,英达机组施工只占用一股车道,非施工车道内,大量车辆井然有序的通过,施工对交通几乎不形成干扰。
  
  摊铺新料是否会改变路面标高?这也是桥面施工的一大难点。传统工艺铣刨路面,摊铺新料极容易导致路面标高提高。英达施工部经理徐鹏介绍:“此次英达实施的复拌就地热再生工艺,针对病害路面加热、耙松,加入再生剂、热沥青及少量新沥青混合料,充分拌和后摊铺碾压成型,不但实现了原路面材料100%原价值循环再用,而且治理车辙只添加少量新料,用来补充原路面变形及磨耗损失的混合料,所以不会改变路面标高。”
  
  高架桥面养护,一直是业内公认的难题,然而对于英达来说,桥面施工却并不陌生。漯平高速桥面、南京纬七路高架桥桥面、山东济南玉函立交桥桥面、南京栖霞大桥桥面、新疆乌鲁木齐创天高架桥桥面、南京长江二桥桥面和广珠东高速桥面……众多的桥面施工,为英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次闵浦大桥养护施工,英达攻克SMA桥面的再生难题,为“公路医生”的经典施工案例再添精彩一笔。
  
  完美治理伸缩缝为抢眼亮点
  
  据了解,闵浦大桥拥有超多伸缩缝,桥面每隔80米就有一道水泥混凝土型钢伸缩缝。英达机组在施工前在伸缩缝处铺设了防火布,在防火布上撒一薄层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组施工至伸缩缝处时,抬起疏松耙,正常摊铺,之后拿走防火布即可,这种措施避免高温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被破坏,同时伸缩缝新旧路面有效实现热粘结,使新旧桥面像焊接一样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路用性能。
  
  伸缩缝治理效果如何?项目部申嘉湖高速养护公司的现场检测人员记录了这样一组检测数据:伸缩缝接缝最大间隙(mm)1.2、1.0、1.4……业主方项目部经理陆志峰表示,这样的数值比新建桥面的伸缩缝都要好。
  
  超多的伸缩缝,为施工增加了不少工序,然而,英达机组凭借过硬的施工工艺,完美治理了桥梁伸缩缝,成为本次施工抢眼的亮点。
  
  施工完毕,由业主委派的第三方监测公司在闵浦大桥施工现场,对路面平整度、压实度、渗水率、抗滑系数等各项指标都进行了检测,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优秀水平,而路面平整度IRI指数更是低至1.56m/km,远远好于国家对高速公路修复沥青路面IRI值不大于2.0m/km的要求。这是一个令业界为之惊讶的数据。英达机组用精湛的工艺给业主方、给上海市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